又逢一年端午至,片片粽叶裹温情。
6月20日上午,在端午节来临之际,邻水县第六小学以“浓情端午”为主题,邀请学生家长走进课堂,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课。
了解端午
课堂上,刘飞羽妈妈以“传统节日知多少”入手,引出即将迎来的端午节。她以生动有趣、活泼可爱的语气,引导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、习俗等,还通过端午节有奖知识竞答,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与家长进行知识互动。
学包粽子
包粽子由冯哲轩妈妈和李康成妈妈亲自教授。她们先以PPT形式,向孩子们讲解了包粽子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,然后慢镜头式进行现场演示。孩子们听得专心,看得专注,不时还记下包粽子的要领。现场教学时,孩子们热情高涨,纷纷拿起粽叶,有模有样地学起来。只见一个小男生迅速将粽叶裹成漏斗型,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装糯米,巴不得能多装一些,不料“咔嚓”一声,粽叶破了。另一边,廖梓涵线绳捆松了,一松手米就“跑出来”了……最终,在几位家长耐心的示范指导下,一片片清香的粽叶、一粒粒晶莹的糯米,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了各具特色的粽子。
学制香囊
学制香囊是主题班会的第三个环节。瞧,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聆听刘思言妈妈的讲解。只见她把两张精致的小布片叠放在一起,一只手捏着布片,另一只手一上一下地沿边走线,把小布片缝成一个正方形的小袋后,她又小心翼翼地往里面装药材,把药材压实,最后引线封口。大家看得特别认真,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,不一会儿,一只精巧的香囊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跃然手上。接下来,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,开始与同学合作制作香囊,一针一线来回穿梭中,一个个粗糙而可爱的香囊便缝制成功了。
课后,林琪翔同学说:感谢几位妈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有趣的主题班会课,让我了解到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,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、赛龙舟、避五毒等文化习俗,还学会了包粽子、制香囊。朱美霖同学感叹道:看着别人的香囊缝制得精致有型,以为很简单,可实际却并不如此。缝制的过程中要专注,不然会扎伤自己,还得注意每一针线之间的距离,如果不均匀,看起来就不美观了。通过这次活动,我深刻地理解了“手越用越巧,脑越用越灵活”的道理,我要把这个香囊送给我的妈妈,祝我的妈妈端午安康。
家长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,把家长请进学校上课,是一种全新的共育方式,对开阔孩子的视野、提升实践能力、培养良好品格皆有重要作用。此次活动,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,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,更拉进了家长与教师、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,增进了家校交流互动,有利于构建了和谐家校关系。(邻水县第六小学 甘川燕 审签:廖光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