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夯实“人防”根本,站好防火岗。协同决策,县森防指办、县自然资源规划局、县消防救援大队、县气象局等相关部门每日开展会商研判、发布气象预警,每三天发布森林火险等级,严格分区分级精准防控,逐级落实“红、橙、黄、蓝”防范措施。坚守岗位,22个县级固定检查哨24小时值班值守,严格执行“四不六必”和“问、查、扫、宣、劝”五项职责;应设尽设临时劝导点,持续强化宣传教育、火源收缴、入林登记等措施,坚决守住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。群防群治,按照以镇建队、以村布防的原则,建立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,开展蹲点值守、“六进”宣传,紧盯重点区域,看牢包保山头。
二、筑牢“物防”基础,织密防火网。统筹建设防火水网、路网,持续开展“带+路”“路+池”建设,补齐森林防火通道、消防水池、隔离带等基础设施短板。打通林区断头路,维护废弃矿山路、便民路。储备防火物资,建立管理制度、资源清单,分门别类、定点储存、定人保管、定期检修,保障应急机具状态。完善作战图,摸清辖区火情易发多发重点区域基础设施,建立水网、路网台账,修订完善森林防灭火作战图。整治隐患,聚焦林区林缘重点目标、“五周五缘”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,专项治理、针对整治,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隐患。
三、提升“技防”能力,筑牢防火墙。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火情监测网络,通过无人机巡护、制高点瞭望、地面巡护、热点监测等手段,全天候、多方位监测火情。用好制高点,专人专机,晴热高温天气时每天不少于2次无人机巡护,提高对林农间杂、消暑露营等重点区域的巡护和瞭望频次,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用火行为。用活卫星热点,高效运用熊猫护林APP,严格按照“10分钟内点击接收、2小时内反馈核查结果”的要求,规范、快速核查处置森林火情卫星热点。提升应急能力,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和拉练,县消防救援大队、专业扑火队联战联训,强化日常磨合;县专业扑火队集中驻训,带装巡护;各镇保障30人以上的应急救援队伍,有林村组建10人以上的义务扑火队,勤练频演,锻造快速反应、高效扑救的应急队伍。(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郑权 周瑶 审签:周世文)